由华侨大学合作举办的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印尼员工线上短期中文速成班、厦门梦加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员工中文能力提升语言服务项目,近期相继结业。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在2023年全国两会前夕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送教上门”为中国企业海外员工培训中文,是华侨大学发挥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作用、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实践。
根据海外员工的学习特点,华侨大学制定极具针对性的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从认读汉语拼音开始,帮助学员在数月时间内快速提升中文水平。
“华侨大学创办于‘海丝’起点城市泉州,在‘海丝’支点城市厦门设立校区,拥有丰富的海外华侨华人资源,与‘海丝’渊源深厚。”徐西鹏说。
因此,在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下,华侨大学立足地缘优势,在英才培育、学术研究、决策服务、高端培训、文化交流等方面发力,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十年来,华侨大学成立中国首家“一带一路”高校智库——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举办“中马‘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中泰战略研讨会”,组织前往多个沿线国家开展实地调研,出版《海丝蓝皮书》《华侨华人蓝皮书》等,为政商学界推进、参与和研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库参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华侨大学也举办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安哥拉政府青年科技人才班、“一带一路”贸易畅通高级研修班,在泰国、菲律宾设立孔子学院,打造“华文星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志愿服务团、留学生“主播”团队,致力培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的友好使者。
自201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海外华文教育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一直是徐西鹏关注的重点。
针对海外华文教育面临的教师、教材、教法“三教”难题,徐西鹏称,华侨大学正着力办好华文教育专业,推进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承办丝路华教海外师资研修班、海外华文校长研习班、中华文化大乐园等项目,助力海外华文教师队伍建设;开发面向不同群体的海外华文教材、中华文化读本,研发有针对性的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丰富华文教育内容供给。
“我们更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海外华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徐西鹏告诉记者,去年12月底,由华侨大学研发的“华文教育机器人”顺利“出海”,走进了菲律宾多所华校,缓解了海外华文教师的不足。“接下来,我们将努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发更多适应海外当地需要的华文教育智能化产品,助力海外华文教育提质增效。”
徐西鹏建议,发挥华文教育优势,“以侨为桥”,不断扩大“朋友圈”,推动跨地区、民族、国家的文化交流;发挥华侨华人研究和东南亚国别与区域研究优势,推进“一带一路”前沿课题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