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渔业扶贫模式实践与思考——从湖北恩施到贵州六盘水

发布时间:2019-02-03 12:28:34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段明 张朝硕 肖海金 刘家寿 李钟杰 李伟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生态渔业,贫困山区,扶贫模式,精准扶贫,生态文明

引进良种提高收益

为进一步落实生态渔业扶贫计划,切实提高贫困户收入,在合理构建放养种群的基础上,中科院水生所已经为龙凤镇并即将为水城县提供桂建芳院士团队历时 10 年自主研发并由农业农村部认证的水产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 3 号”鱼苗。该鱼具有生长速度快、遗传性状稳定、抗逆性强等优点。目前在全国各个省份均已推广养殖,累计产生经济效益数百亿元。

2016 年,以龙凤镇佐家坝水库为示范点,中科院水生所科技扶贫团队邀请了桂建芳院士团队骨干成员王忠卫副研究员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在佐家坝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地示范推广绿色、健康、优质、高效的无公害水库生态渔业养殖模式。佐家坝水库放养的鱼苗,预计陆续能为佐家坝村集体创造 15 万元以上收入,远超地方政府对村集体收入要求的 5 万元脱贫标准。

2018 年,中科院水生所科技扶贫团队将这种养殖模式推广至观音岩水库和万营水库,在后续工作中将引入“中科 5 号”优质鱼苗(图 3)。中科院水生所科技扶贫团队将全面跟踪调查示范水库的水环境与生物资源状况,开展生态渔业技术培训,优化增殖放流种类,发展多种群复合增殖放流技术。通过合理放养、轮捕轮放、多种群管理等技术的实地技术培训,对贫困户进行示范和推广。同时,将以平台公司参与、中科院生态渔业技术支撑的方式,建立贫困群众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吸纳贫困户参与渔业养殖、管理等方式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打造深度贫困山区生态渔业脱贫样板,在更好地保护山水环境的同时,帮助当地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  1  2  3  4  5  6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