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图谱预警产业结构调整
记者:您这项研究是把整个水、土、食品、健康和环境整个做了一个协调联动的链条,目前,这项研究有没有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以此指导地方或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可持续发展呢?
吕永龙:有。我们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要明确污染到底对当地有哪些影响,影响范围有多大,产生了多大的损失等。比如,北京周边曾经是种水稻的地方,但随着一些工业沿河道布局,河流受到了污染。当地农民种小麦、水稻、大豆、玉米之类的农作物,一直用河流的污水进行灌溉,致使离河道越近的作物收成越低,甚至颗粒无收。这类污染事件也是社会不稳定之源之一,因此,当地政府希望我们帮助分析灌溉河流的污染物、农田生态系统的污染状况,找出造成损失的原因,给出建议,指导地方政府和农民采取必要的对策。
污染物找到之后,顺着找源头,找产业。往往造成污染的产业对当地来讲都是经济支柱甚至是地方税收的重要部门,所以我们做科研要为当地解决问题,了解污染状况及其根源,给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另外,我们也会到车间对企业每一个生产环节采样,分析哪些环节是最重要的排放源,哪些车间排放量比较大,从生产物料平衡的角度去做分析,给政府作参考,指导企业改进生产工序。
这些数据分析对地方政府和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学的分析知道哪些产业要优先发展,哪些要制约。
记者:您的这种做法是给地方和企业绘制了一个环境风险图谱,按照这个图谱进行预警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个成果将来会大范围推广应用吗?
吕永龙:这个是有可能的,但是实际控制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对所有的污染物都控制?我认为不需要全部控制,应该根据当地的保护目标来选择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在许多污染物并存的情况下,到底选哪些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我们对不同保护对象的污染物风险进行了排序。风险越大就把它作为重点的控制对象,在重点区域进行优先控制。我们把各种各样的污染物生态风险图做出来,在控制的时候根据确定保护的目标来进行选择。比如一个地方要保护的是一种鸟类,那就要以这种鸟类作为保护对象,它对什么样的污染物最敏感,就优先进行控制,要分清轻重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