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华行之千年古郡 多彩儋州

发布时间: 2017-11-03 13:31:42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央视发现之旅 | 责任编辑: 王东海

关键词: 美丽中华行,古郡,儋州,海南



除了绚丽的文化宝库,多样的民俗技艺是儋州的另一张名片。淳朴、智慧的儋州人不仅传扬了文化精髓,也利用儋州独特的地理风貌谱写出一曲曲美妙的乐章,儋州峨蔓镇的制盐工艺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与儋州的足迹一样,这座古旧的盐田也已经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岁月。



峨蔓千年古盐田由盐丁、灵返、细沙三个自然村盐田组成,这些村落的建筑多是由万年前火山爆发的玄武岩石堆砌而成。当天气晴朗时,家住峨蔓镇盐丁村的李生华会早早出门,开始一天的制盐工作。制盐,要选择海水涨潮后的第二天进行,一个月约有

15天的时间适合晒盐,晒盐要经过晒沙、压沙、过滤海水成卤水等几道工序,村里没有耕作的土地,只有这黑色的石头,为了生存,当地人把一片一片或圆或尖的石头,凿平,留出沟槽,便成了晒盐的盐田。



儋州古盐田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好的一处以

日晒制盐方式为主题的文化景观,从唐朝开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利用盐田日晒制盐,晒出来的优质海盐通过盐丁港,销往全国各地。经过一天的忙碌,盐丁村的制盐工序接近尾声,每当收盐时,这些晶莹剔透的结晶中总能映射出祖祖辈辈晒盐人劳作的身影。



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祖辈传下来的制盐手艺不仅是一门技艺,也是一份责任,李生华想把这种传统的民俗精粹继续延续下去。把晒好的盐归拢到一起后,人们把盐移送到村中的仓库中,这些石头仓库经历多年风吹日晒,依然能很好的为人们保管收获的成果。石头房子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