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70年前,党中央作出成立中国科学院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光辉历程,承载起几代中国人科技兴国、强国的期待。7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科学院的70年是共和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见证,是我国科技事业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直播:“中国科技70年道路与经验”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 【专题:中国科技70年·道路与经验】
...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
立足70年发展历程,我们需要思考强国的科技目标和战略规划,这是科技界的大任务。下一步工作有三方面:一、人才铸魂,以科学家精神引领风尚,造就中国人才高地;二、科技攻关,从自主创新到卡脖子破题增强发展动力;三、组织立制,要从构建新兴举国体制上破局,更好地夯实创新生态。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和内涵条件发生了新变化。此时此刻,两院的历史重任尤为艰巨和紧迫,中国工程院院士愿意与广大科学院院士一道,不忘报国初心,牢记报国使命,坚定报国信仰,激励报国梦想,在新时代的科技征程上将我们的友情发扬光大,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院士:
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科学研究范式变革的机遇,科技界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以下几个问题十分重要:一、科研范式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二、学科交叉已经成为新的科学突破的主要途径;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工程研发三类研发活动的非线性互动关系,已经成为各国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率的关键;四、培育更年轻的优秀学者和鼓励原创是当务之急。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王志珍:
国家实力首先与科技是否强大密切相关。是否能够达到科技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有一大批有真正科学家精神的科学家。中国科技发展70年的道路,是在党的指引领导下,几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走出来的、拼搏出来的。传承和发扬中国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历史使命感,未来我们还有很重的工作要做。
...
...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赵忠贤:
人才是第一位的,要建立学科和技术结构合理的团队,并形成一个人才能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还要形成健康的人才流动机制。中国科学院要打好“摩天大楼”下的基础工作,这对国家长远发展非常重要。要建设好大科学和综合性的科学平台,为院内外的科学家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国杰:
要转变线性的科研模式,更加重视基础性的发明。应鼓励应用研究多做源头上创新,更加重视基础性发明。要改变成果转化的观念,真正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促进大批高端技术人才走进企业,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参与创新企业的基础性前瞻研究。
...
...
  • 70 年中国科技发展之路极不平凡,科技创新能力从无到有、再到迎头赶上,科技创新路径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科技创新实力从弱小到壮大、再到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实现了历史性跃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面向未来,中国科技正在成为支撑引领国家创新发展和重塑全球创新格局的强大“中国动力”,我们已经“具备了从科技大国加速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9

    2019-09-11 09:54:29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9

  • 1957 年,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成立标志着科技史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及研究队伍的职业化。在整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科技史学者主要开展学科史和专题史的研究。1978 年以来,科技史学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高校研究单元陆续成立,多种学术期刊问世,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国际化进程加快。同时,研究工作从古代延伸到近现代,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近年来,高校的科技史学科在不断调整,带来机遇和挑战。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9

    2019-09-11 09:54:29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9

  • 文章回顾了中国航天技术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的发展概况,包括运载火箭的系列发展、科学卫星的研制与运行、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发射、通信卫星系列化发展、气象卫星系列化发展、遥感与资源卫星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展、“嫦娥工程”进展,以及载人航天工程进展。简要总结了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8

    2019-09-11 09:54:28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8

  • 青蒿素是从中国传统药物青蒿中提取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复方的应用为全球疟疾耐药性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作为全球疟疾治疗的首选药物,解除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病痛,因此在青蒿素研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屠呦呦成为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9

    2019-09-11 09:54:29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9

  • 文章回顾中国开展水稻和小麦的杂交育种工程,揭示农业科研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神圣使命。中国农业科研体制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促使农业科技进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作出巨大贡献。70 年来,中国培育了一大批稻、麦新品种,实现了作物矮秆化、杂交化、优质化的 3 次跨越,完成了 6 次新品种更新换代。此外,在稻、麦高产栽培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创新性技术成果,推动了中国粮食生产的跨越式进步。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8

    2019-09-11 09:54:28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8

  • 中国科学院与新中国同时走过 70 年的发展历程。文章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中国科学院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道路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5 年)、“火车头”时期(1956—1966 年)、改革开放前 20年时期(1977—1997 年)、知识创新工程时期(1998—2010 年)和“率先行动”时期(2011年 至今)。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5

    2019-09-11 09:54:25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5

  • 中国现代科技体制的演变,历经体系初建、全面规划、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创新体系4个时期。文章通过回顾史实,探讨各时期科技体制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举措的变化。研究表明,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中国科技体制的重要特征;国家发展的目标与需求、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与趋势,是中国科技体制演变的两种主要动力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5

    2019-09-11 09:54:25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5

  •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石。从 1955 年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到 1970 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中国科学院承担了与核弹、导弹相关的大量配套科技任务,负责整个卫星系统的技术抓总,完成卫星本体的研制,并建立地面测控系统。中国科学院为我国“两弹一星”工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6

    2019-09-11 09:54:26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6

  •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务院在 1956 年主持制定《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科技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中形成了“以任务带学科”的规划科技模式。这使我国补全了学科门类并拉近了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距离,对我国科技、国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7

    2019-09-11 09:54:27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7

  • 1952 年 7 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宣告正式成立前夕,已被任命为首任所长的华罗庚就新建数学研究所的战略目标、方向任务及人才培养等作了就职报告。事实证明,这份重要的报告不仅成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建所纲领,而且绘就了一幅新中国数学发展的蓝图。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7

    2019-09-11 09:54:27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7

  • 1951 年 4 月,北京市政府在“清华以南,海淀以东,京绥铁路以西,大泥湾以北”地带为中国科学院“保留相当发展用地”。1953 年 10月,中国科学院入主此地,这里从此有了“大名”——中关村。1980 年 10 月,陈春先在此创立“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并拉开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序幕。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6

    2019-09-11 09:54:26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9-09-11 09:5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