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用融合——智能技术群驱动的第五制造范式

发布时间:2019-01-29 10:32: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杨青峰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人工智能,AI,工业互联网,制造范式,产用融合

制造价值观:满足深层次、非物质的个性化需要

现在,与大规模定制提出的 1987 年相比,制造价值观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物质极大丰富,人们财富快速增长,按照经济学的效用理论,人们对基本物质的兴趣逐渐减弱,开始追求深层次、非物质的需求。对深层次、非物质需求的满足构成了现时代最核心的价值认同。那么什么是当前人们深层次、非物质的需求?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模型,开始的时候人们追求的是基础的生理、安全的需求,进而需要社会交往和尊重,最后就是自我实现的顶级需求。参照马斯洛的模型,在当前的新时代,人们的需求已经到了更加高级的非物质需求满足层面,社会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已经成为需求满足的一部分。

在非物质层面,与低级阶段的物质需求层面不同,人的需求差异就会非常显著,个性化需求特征会非常明显,个性化就成为需求的核心特征之一。另外,虚实融合世界的形成,个人的位置、时间、场景也构成个性化需求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会要求实现个性化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主要驱动力。

从需求的角度,深层次、非物质、个性化需求成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所有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付都要与这些内涵融合在一起。所谓深层次,就是强调价值交付,给人们带来更好的效用获得;所谓非物质,就是满足用户参与感、尊重感、协作、主导权、精神、文化等非物质需要,而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物品;所谓个性化,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动态差异性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对深层次、非物质、个性化等需求的满足也反映了当前人们普遍的价值认同,也就构成了时代的制造价值观。

简单来说,当前制造价值观的变化,需要一个新制造范式来满足,这是一个必要性问题,同时也限定了未来制造范式的内部结构。

制度:新制度的整体缺位与局部探索

在形成制造范式的影响因素当中,制度与前三者不同,新制度往往是在新制造范式形成过程中同步形成或者通过后续的研究逐步完善。例如:工厂制度与大机器生产制造范式同步形成,但 100 年后的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原理及其相关具体制度才对它进行了最后完善。

就目前来说,由于新制造范式尚在探索和形成当中,最后的蓝图尚不清晰,用于规范、强化制造范式的新制度从整体上是缺位的。但适应新制造范式的制度探索其实已经开始。在政府层面,从国家到地方,已经发布了大量的政策来鼓励制造业变革的各种探索,加速新制造范式形成。在企业管理制度革新层面,大量的组织变革和管理制度变革已经发生,来适应各种新变化。例如:家电巨头海尔集团正在探索的创客化组织。这些局部探索无论最终成功与否,都会对新制造范式下新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新制造范式的逐渐清晰化,相信人们一定会创造出全新的制度来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总之,当前社会环境和制造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为新制造范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性。智能技术群必然会与制造业融合,重构出全新的制造业内部结构,为形成新制造范式提供了充分性。制度不是一个障碍,新制度一定会在新制造范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