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用融合——智能技术群驱动的第五制造范式

发布时间:2019-01-29 10:32: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杨青峰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人工智能,AI,工业互联网,制造范式,产用融合

建立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统一系统

前文讨论过,制造范式的演进并不是前一制造范式量变到极致而形成新的制造范式,而是新制造范式形成之后反向淘汰了旧制造范式。同理,个性化定制这条道路行不通,反过来我们不应回到大规模定制,而是回到制造范式演化的原点——手工制造,从最基本的制造范式中寻找新制造范式的线索。在手工制造当中,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现象:手工制造大量的工作是自产自用,剩余产品才进行市场交换,在自产自用活动中生产者和使用者处于一个系统中;手工制造虽然没有效率,但基本能够满足个性化需要;手工制造者往往拥有完全知识。从上述现象可以得到 3 个启示:①要使个性化需求被尽可能满足,必须使生产者和使用者处于一个系统当中;②使用者主导生产才有可能满足个性化需要;③使用者实现自主生产需要完全的知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生产者和使用者处于一个统一的系统当中,这是使用者个性化需求能够充分满足的基础。当然,工业革命之后经过历次制造范式演进发展的现代工业元素,同样对新制造范式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按照事物发展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客观规律,只要它们不是原点,就可能被否定,因此,也就无法作为固定的参考样本。

制造活动涉及 2 个主要的角色群体:生产者和使用者(使用者通常也被称为用户)。前面论证过,新制造范式的核心就是要满足新时代制造价值观的要求,即满足深层次、非物质的个性化需要。参照手工制造的启示,要实现这一点,生产者和使用者必须处于一个系统中才有可能实现。但事实上,由于分工、市场、货币、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的一些客观因素,生产者与使用者从手工制造时期就开始慢慢分离,呈现出产用分离的状态。在产用分离状态下,生产者与使用者通常必须借助于市场交换来实现双方的交互,这也是我们目前常见的状态。即使到目前的大规模定制阶段,虽然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拉动式的精益生产,但并没有改变促使产用分离的客观原因,只是使得这种产用分离情形不再继续扩大,甚至还使得在产用分离现状下制造活动更有效率。

产用分离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一个屏障。但新时代制造价值观又需要生产者和使用者处于一个系统当中,并能够实现有效的价值交换。要解决这个矛盾,关键就在于智能技术群的能力。实质上,有一个共识是显而易见的,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通过感知、网络、算力、数据和算法等智能技术要素能够突破由于产用分离形成的屏障,实现生产者和使用者直接连接,再进一步通过智能技术群的集成性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打开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的黑箱,最终将会在虚实融合空间中建立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统一系统。同时,智能技术群也能够通过算力、数据和算法等智能技术要素不断优化和改进这一系统,使得这一系统运行地更有效率和更有价值。

与产用分离相对应,本文把这种生产者和使用者处于统一系统中,实现实时永续的按需生产称为产用融合制造范式。对比产用融合制造范式,大机器生产、流水线生产、大规模定制等制造范式主要是生产侧的不断演化,其中大规模定制是在工业技术约束下以生产侧为核心的制造范式演化的顶点。而借助于智能技术的独特属性,把生产者和使用者统一在一个系统中构造全新的制造范式,才是满足新时代制造价值观唯一可行的选择。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