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用融合——智能技术群驱动的第五制造范式

发布时间:2019-01-29 10:32: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杨青峰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人工智能,AI,工业互联网,制造范式,产用融合

第五制造范式——产用融合

目前制造业对新制造范式的探索

近年来,智能技术群的细分技术不断丰富和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智能技术群与制造业的融合就逐渐成为一个现实问题。2013 年,德国“工业 4.0”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对智能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与变革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随后,以德国“工业 4.0”战略为参照,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改造生产和运行,并试图探索出一些成功的模式。到目前为止,制造业企业在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协同制造、面向共享的制造等不同方向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些成功的范例。

个性化定制最为接近新制造范式,在很多专家的观点中也基本上等同于新制造范式。但现在看来,个性化定制实质上是一个伪命题,并且不具有通用性。很多自认为是个性化定制的案例,包括德国“工业 4.0”战略,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它们还在大规模定制的范畴之内,只不过更加智能和更加多样性。为什么个性化定制作为新制造范式不能成立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①工业生产技术发展与世界万物本身的客观属性决定了工业资源对于人们的需要来说,永远是相对稀缺的,本身就无法满足人们的任意定制需要;②个性化定制往往落实到按订单生产,默认为订单就是个性化需要的全部映射,但实质上个性化需要是一个动态系统,订单完成并不等于个性化需要的满足;③现有的个性化定制方案仍然以生产为中心,在订单页面,用户没有能力对一个存在大量未知特性的产品和生产活动做出理性选择。当然,还有更多的其他因素证明个性化定制无法成立。个性化定制本身就存在诸多不成立因素,自然就不可能是新制造范式。

还有一些其他的探索,如:服务型制造,强调制造过程和产品交付的服务化价值;协同制造,强调生产工厂或生产设备之间的横向协同;面向共享的制造,强调制造产品交付的共享属性。这些探索与个性化定制来比较,更加不具有制造系统的完备性,而是强调一个侧面,自然也不能称为制造范式。

虽然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协同制造、面向共享的制造还不能承担未来制造范式的价值,但这些实践就像找到的拼图的各个边角,为新制造范式的提出提供了丰富的样本和知识积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